首页 > 英超 > 数量正在锐减!英超本土球员生存危机调查

数量正在锐减!英超本土球员生存危机调查

2025-09-10 13:21:08来源:《The Athletic》阅读

尤尔根・克洛普曾表示,希望 “带领一支满是利物浦本地人的球队夺冠”。埃迪・豪则称,纽卡斯尔联阵中的 “本地人格外特别…… 他们为球队注入了独一无二的特质”。

“他是我们中的一员(He’s one of our own)”—— 这样的歌声在英国各地的球迷看台上传唱。

然而,英超球队中的 “本土球员数量” 正逐渐萎缩。本周日,本赛季首场曼彻斯特德比即将打响:曼城阵中仍有菲尔・福登、尼科・奥莱利、里科・刘易斯等本土球员;但由于科比・梅努不受重用,曼联的首发十一人中 “大概率不会出现曼彻斯特本地人”。

受 “利润与可持续发展规则(PSR)” 影响,阿斯顿维拉将雅各布・拉姆齐出售给纽卡斯尔联后,一线队已无 “本土球员”;利兹联 “升超后也面临同样情况”—— 他们去年夏天将阿奇・格雷卖给托特纳姆热刺,而 16 岁的弟弟哈里・格雷尚未进入一线队;狼队与伯恩利的处境也完全相同。

四支具有历史底蕴的俱乐部陷入 “无本土球员” 困境,折射出一个更普遍的趋势:英超本土球员数量正在锐减。

情感往往比数据更具感染力,但统计数据也印证了这一事实。

1、三十年变迁:本土球员数量锐减 62%

让我们回到 30 年前的 1995-96 赛季。本文对 “本土球员” 的定义较为宽泛:在球队所在城市、郡内长大,或居住地距离球队主场 “车程约 45 分钟以内”(若存在争议,《The Athletic》通常将其归为本土球员)。彼时,每支英超球队平均拥有 6.5 名本土球员。

当时的温布尔登队(Wimbledon)阵中有 16 名伦敦本地人,托特纳姆热刺与切尔西也拥有 “数量可观的本土球员群体”。

那样的时代早已远去,而选择 1995-96 赛季作为对比节点颇具深意:1995 年 12 月,《博斯曼法案》(Bosman ruling)正式生效,废除了 “球队中欧足联成员国球员数量配额限制”—— 这一规则成为本土球员数量下滑的关键转折点。

此后,本土球员数量迅速减少。到 2010-11 赛季(约一代人的时间后),每支英超球队平均仅拥有 3.7 名本土球员,曼城与博尔顿流浪者甚至 “无一名本土球员”。

而到 2025-26 赛季初,每支英超球队的 “平均本土球员数量已降至 2.7 人”:维拉、利兹联、狼队、伯恩利 “零本土球员”;诺丁汉森林、利物浦、伯恩茅斯则 “各仅 1 名本土球员”。

2、本土球员为何重要?球迷的情感联结核心

本土球员的减少对球迷意义重大。管理英格兰足球第二至第四级别联赛的 “英格兰足球联赛(EFL)” 研究显示,89% 的球迷认为 “俱乐部对所在城镇或城市的社会结构至关重要”,而本土球员正是 “俱乐部最直观的代表”。2017 年,“足球支持者协会(Football Supporters Association)” 的调查也显示,78% 的球迷认为 “球队中有本土球员代表” 十分重要。

去年,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对 “64 家英格兰俱乐部的球迷” 进行了调查,让受访者 “对一系列表述按‘认同程度’从 1 到 5 打分”。

其中,“当‘我们青训营培养的本土球员’进入一线队时,我会感到自豪” 这一表述得分最高,达 4.74 分(满分 5 分),甚至超过了 “当‘我们青训营培养的球员’进入一线队时,我会感到自豪” 的得分。

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本土球员完成首秀时的自豪感,远高于非本土球员”。

具体案例也印证了这一点:对纽卡斯尔球迷而言,“布莱斯出生的丹・伯恩在上赛季联赛杯决赛中打入首球” 意义非凡;三个月后的足总杯决赛中,“南伦敦本地人埃贝雷奇・埃泽打入制胜球”,让水晶宫球迷倍感亲切。

反之,利物浦球迷 “难以接受特伦特・亚历山大 - 阿诺德转会皇家马德里”,很大程度上也因为 “他是利物浦本地人”。

3、本土球员减少的三大核心原因

尽管几十年前本土球员数量远高于现在,但 “本土球员主导球队” 的情况并不常见 —— 例如,1983-84 赛季夺得欧洲冠军杯的利物浦队,阵中仅 Sammy Lee 一名利物浦本地人。

不过,《博斯曼法案》仍对本土球员数量造成了直接冲击:法案通过后,球队迅速引入大量国际球员,阵容多样性大幅提升。与此同时,1992 年天空体育(Sky)注入巨额转播资金,推动英超收入激增,进一步刺激了 “引进外籍球员的投资”。

2006 年(《博斯曼法案》生效仅 11 年),欧足联因 “本土球员数量锐减” 深感担忧,推出 “本土培养球员规则(homegrown rule)”,要求 “参加欧战的球队阵容中,必须包含一定数量的‘本土培养球员’”;英超也在 2010 年推出了类似规则。

原因一:PSR 规则迫使俱乐部出售 “零成本高利润” 的本土青训球员

近年来,另一个被频繁提及的 “罪魁祸首” 是三个字母的缩写 ——PSR。

近几个赛季,多起 “高知名度本土球员转会” 均由 PSR 规则推动。为何?因为本土青训球员 “并非从其他俱乐部购入,无初始转会成本”,出售他们的收入可被记为 “纯利润”,这对需满足 PSR 合规的俱乐部极具吸引力。

仅过去 18 个月,切尔西的康纳・加拉格尔、纽卡斯尔的埃利奥特・安德森、维拉的拉姆齐 “这三位出自‘家乡俱乐部青训’的球员”,就以合计超 1.1 亿英镑的价格离开 boyhood club(少年时期支持并效力的俱乐部)。

“我真的必须走吗?” 当埃迪・豪告知安德森 “他需要离队” 时,这位纽卡青训出身的球员这样问道。俱乐部向他解释,“他的离开将帮助‘家乡俱乐部’缓解财务压力”。

“没有球队能超越‘六大豪门’的收入规模,” 一位体育总监上周告诉《The Athletic》,“或许这并非出于自愿,但(财务压力)正迫使中小俱乐部出售最优秀的年轻球员。这些球员本是‘俱乐部的王冠明珠’,为球队赋予‘归属感’,但如今这一传统正面临威胁。”

原因二:“非本土青训球员” 竞争力更强,本土球员难获机会

并非所有 “本土球员流失” 都归咎于 PSR。曼城就是典型例子:多支球队出售本土球员,是因为 “这些球员无法进入首发阵容”。

科尔・帕尔默、詹姆斯・麦卡蒂、泰勒・哈伍德 - 贝利斯、詹姆斯・特拉福德(后重返曼城)等本土球员,均以高价被出售,所得资金用于 “为瓜迪奥拉的一线队引进强援”。

即便加拉格尔、安德森、拉姆齐的离队与 PSR 相关,也存在 “俱乐部认为他们‘可替代’” 的因素:理想情况下,三家俱乐部本想留住他们,但在不同程度上,这些球员 “被视为可牺牲的资产”—— 加拉格尔 “被认为不适应恩佐・马雷斯卡偏好的战术风格”;拉姆齐 “在队内顺位落后于摩根・罗杰斯(Morgan Rogers)”;纽卡斯尔 “虽高度认可安德森,但他在中场位置仅排第四或第五顺位”。

目前尚无 “因 PSR 规则,俱乐部被迫出售‘绝对不愿放走的本土球员’” 的案例,安德森的情况已算最接近的一例。

原因三:俱乐部 “早龄化争夺青训球员”,本土球员生存空间被挤压

另一个导致 “本土球员占比下降” 的因素,是 “俱乐部主动发起的竞争”—— 越来越多球队 “争夺低龄青训 prospect(潜力球员)”,且年龄越来越小。

过去 12 个月,多名年轻球员完成高关注度首秀:利物浦的特雷・尼奥尼与里奥・恩古莫哈、曼联的奇多・奥比与艾登・海文、切尔西的希姆・姆赫卡。

但这五名球员 “均来自其他俱乐部”:尼奥尼 2023 年从莱斯特城加盟;海文与奥比上赛季从阿森纳转会而来;姆赫卡 2022 年与 “布莱顿潜力球员扎克・斯特奇一同加盟切尔西;恩古莫哈则是 “英国足球史上最受追捧的青少年球员之一”,利物浦以 “承诺更好的一线队晋升路径” 将他从切尔西挖走。切尔西因 “失去这位从 8 岁起就效力于俱乐部的球员” 极为不满,甚至 “暂时禁止部分对手球探观看本队比赛”。

上赛季,切尔西从曼城签下 14 岁中场艾萨克・麦吉尔瓦里—— 他是前英格兰橄榄球联盟边锋杰梅因・麦吉尔瓦里的儿子;作为回应,曼城从切尔西科巴姆青训营挖走 15 岁的瑞安・马塞多。

这种 “低龄青训争夺” 在 “六大豪门” 中最为常见(他们拥有最充足的青训资源),但 “将其列为优先策略” 的俱乐部正越来越多。

例如,纽卡斯尔 “在迈克・阿什利时期对青训投入不足”,如今 “在签下‘高水平青少年球员’方面变得极具侵略性”:仅过去两年,他们就从伯明翰城签下特雷万・萨努西(Trevan Sanusi)、从利物浦签下艾萨克・莫兰(Isaac Moran)、从格拉斯哥流浪者签下奥利弗・古德布兰德(Oliver Goodbrand)与阿尔菲・哈奇森(Alfie Hutchison)、从曼城签下阿尔菲・哈里森(Alfie Harrison)、从西布朗维奇签下杰登・库奥苏(Jayden Kouossu)与穆阿维亚・加尼姆(Muawiya Ghanem)、从布莱克本流浪者签下罗里・芬纳兰(Rory Finneran)、从埃弗顿签下亚伦・埃皮亚(Aaron Epia)、从朴茨茅斯签下 CJ・阿福穆佐尔(CJ Afumuzor)、从西汉姆联签下埃兹拉・蒂卡 - 伦巴(Ezra Tika-Lemba)—— 这已能组成一套 11 人的阵容。

埃弗顿、布莱顿、阿斯顿维拉等俱乐部也 “公开表示采用类似策略”。这些俱乐部 “青训球员的总产量可能比以往更高”,但副作用显而易见:他们培养 “本土球员” 的概率大幅降低。

从数据来看,“早龄化争夺青训球员” 对 “本土球员数量” 的抑制作用,甚至比 “因 PSR 出售本土球员” 更显著。

对纽卡斯尔的年轻前锋而言,“要在一线队立足,仅成为‘东北部最佳新秀’远远不够,还需是‘全英最佳,甚至更广泛范围内的顶尖球员’”。纽卡斯尔最新的本土潜力球员肖恩・尼夫(Sean Neave),就面临着 “与 1 月从第比利斯迪纳摩签下的格鲁吉亚前锋瓦赫坦・萨利亚(Vakhtang Salia)的竞争”—— 两人均为 18 岁。

4、结语:竞争与情感的平衡,正在消失的 “本土联结”

竞争对足球而言必不可少:一名球员若想在一线队取得成功,必须克服这些挑战。

但与此同时,“俱乐部对青训球员的评估并非完美”—— 若能给本土潜力球员 “多几次一线队机会”,谁也无法预料他们是否会带来惊喜。

我们为何会走到这一步?“仅强调‘本土培养’而非‘本地出身’的青训规则” 无疑有一定影响,但更深层的是 “关于‘本土身份意义’的博弈”:

球迷社区的自豪感,仅源于球队获胜吗?还是更复杂 —— 需在 “比赛成绩” 与 “看到‘自己人’在球场上代表家乡” 之间找到平衡?

体育总监与教练 “为保住工作”,大概率会选择前者(优先成绩)。但随着英超球队 “对越来越年轻的球员追求‘边际收益最大化’”,某种珍贵的东西 —— 球迷与俱乐部之间的 “本土情感联结”,似乎正在消失。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任何侵权或者不同意发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球进了吧(ptxags.com)是一个体育运动新闻资讯服务平台,专注于足球和篮球领域,提供热门的资讯报道、赛事推荐、比分数据等内容,热爱无畏,为爱封冠。

扫一扫关注我们

扫码下载APP